清明節將至,祭祀和戶外踏青活動增多,時值氣候多變,各類病原微生物生長繁殖加快,食源性疾病進入高發期。為提高廣大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發生,源城區市場監管局發布食品安全消費提示:
科學采購,安全加工 (一)采購食材要到資質合格的正規商場、超市或市場。購買和食用預包裝食品時,要注意查看生產日期、保質期等,不要購買和食用“三無”(無生產日期或保質期、廠名、廠址)食品、超過保質期的食品。 (二)加工烹飪時,要注意環境和個人衛生,食物應認真清洗、生熟分開,烹飪菜肴要燒熟煮透,剩余食物要及時冷藏,再次食用要徹底加熱,少吃或不吃生食水產品。 合理飲食,注意安全 (一)食用米粉制品需注意。清明時節氣溫回暖,天氣潮濕多雨,河粉、腸粉(卷粉)、涼皮等濕米粉及泡發的銀耳、木耳容易腐敗變質,要特別警惕該類食品的食物中毒,家庭制作要保持衛生,食用前應保證無異味無霉變,貯存應低溫避光并及時食用,一旦發現有異味、霉斑,就不能再食用。 (二)采食野菜需謹慎。在外活動時,切勿采摘未食用過或不認識的野菜、野生果、野生蘑菇等野生作物,以免誤食中毒。一旦食用后出現中毒癥狀,要立即催吐,并盡快就醫。目前對有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療法,且中毒癥狀嚴重、發病急、死亡率高。 (三)食用節令食品應謹慎。艾粄等節令食品一般是由糯米或糯米粉與艾草等混合,經包餡、蒸制等工序制成的可直接食用的食品,除選購與制作過程需要注意食品安全問題外,老人、小孩以及消化功能不佳的人群食用要適量,兒童要在成人監護下食用,謹防噎食。對某些食物過敏的消費者,購買時需查看標簽上的配料表和致敏物質提示,選擇合適的品種,防止致敏物質攝入。 拒絕餐飲浪費,提倡文明就餐 外出就餐時,要選擇到資質齊全的正規餐飲服務單位。聚餐時避免暴飲暴食,若發現食品有異味或變質等現象,請謹慎食用;用餐時要使用公勺公筷,倡導光盤行動,杜絕“舌尖上的浪費”,養成文明用餐好習慣。 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要保留好消費憑證,一旦發生消費糾紛或發現食品安全問題、無證經營、超范圍經營或發生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等情況,可隨時撥打“12345”“12315”投訴舉報熱線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