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前鎮立足“綠富雙贏示范門戶”定位,不斷總結鄉村綠化工作先進經驗做法,積極探索“綠富雙贏”新路徑,全面推行“四全工作法”,借綠生金加快實現“綠富美”共贏,形成產業強、生態美、治理好的“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嶄新面貌,奮力在實施“百千萬工程”中走在前列、爭當示范。
全域規劃,繪制全鎮披綠“一張圖” 一是全域提升激活綠化“生態圈”。因地制宜規劃“一二三五十百”綠美示范工程,合理規劃功能空間,打造埔前河“一河兩岸”生態碧道,G205國道和長深高速公路二條綠色通道,突出陂角村綠美示范村、春沐源綠美示范點、古樹鄉村公園三個綠美示范點建設,提升河陂秋楓路、陂角和美路等五條林廊綠道為鎮村路網增綠添彩,打造河背民心林、楊子坑祈福林等十片主題樹林,選樹百戶美麗庭院。今年苗木種植量已達40561棵(其中胸徑超8厘米苗木達7509棵),達年度植樹任務額的416%。 二是典型示范擴大綠美“輻射圈”。按照“以點帶面,點上開花,面上結果”原則,以省級典型村陂角村為試點,科學制定“一村一圖”綠化規劃圖,結合“美麗庭院”示范戶創建活動,實行鎮領導班子包組聯戶工作模式,通過開展“禾坪說事”、“板凳會”、“夜訪”行動等方式,廣泛收集“美麗庭院”改造“微心愿”,引導村民通過陽臺植綠、庭院綠化等方式打造綠美微單元。截至目前,共打造“四小園”328個,選樹6個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美麗庭院”作為全市典型,創建“美麗庭院”640戶,其中省級“美麗庭院”5戶、市級“美麗庭院”13戶、區級“美麗庭院”46戶。 全員發力,鉚足多點植綠“一股勁” 一是激發群團主動作為。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作用,參與“巾幗林”“青年林”等主題林建設。發揮巾幗“半邊天”作用,凝聚“黨組織+村婦聯主席+執委+志愿者”力量,組織全鎮24支志愿服務隊開展環境綠化美化等活動96場次。與大學生團隊結對共建,廣泛開展“我用青春描繪多彩家鄉”“我為家鄉添點綠”“小手拉大手,共建美麗家園”等實踐活動,動員返鄉大學生通過墻體彩繪、微景觀打造、植樹護綠等方式,設計打造“一院一景,一戶一韻”。 二是推動多方資源匯入。持續發動“百千萬工程”結對幫扶建筑業企業、河源電廠等企業捐樹育苗,爭取各級單位支持,動員黨員干部鄉賢帶頭認捐認種認養,大力實施粵贛高速及G205國道沿線景觀綠化提升工程。截至目前,共籌集社會資金153萬元,通過愛心捐“綠”、結對共建、簽署庭院創建協議書等方式獲贈樹苗5388棵,以實際行動助力鄉村綠化等工作取得實質性成果。 全力保障,織密長效護綠“一張網” 一是以“網格化”掀起綠化管護“新熱潮”。依托106個綜合網格,建立“保潔員+網格員+志愿者”的環境衛生長效管護機制,參照“門前三包”制度,廣泛發動村民群眾主動參與到美麗庭院建設、“四旁五邊”見縫插綠等工作中,在人居環境提升上下真功夫,在綠化長效管護上做細文章,實現以身邊的“小環境”提升鄉村的“大顏值”。 二是以“積分制”激活綠化管護“新引擎”。利用“粵治美”微信小程序,開展鄉村治理“積分超市”,將人居環境整治、庭院綠化美化等內容納入積分管理范疇,結合“紅旗戶”“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評先評優活動,鼓勵引導村民群眾常態化養護庭院綠植。 三是以“專業化”用足綠化管護“工具箱”。結合農技特派員行動,與省農科院結對幫扶,完善林分林相設計方案,爭取種植技術支持。選聘5名鄉村綠化方面的園藝師組建成專業化人員隊伍,現場指導農戶合理選擇苗木、傳授種植養護知識,定期回訪檢查苗木的生長情況,及時幫助農戶解決苗木病蟲害防治、施肥、修剪等問題,確保綠化成果能夠長期保持。 全面統籌,下好借綠生金“一盤棋” 一是以“生態+農業”發展特色產業。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發展思路,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產供銷模式,建成高圍村藍莓基地、高埔村菠蘿蜜基地等特色經濟林基地,大力推廣油茶、靈芝、土雞養殖等林下經濟,通過發展高附加值產業聯農帶農,推動農民增收致富。以萬株果樹進農戶活動“小切口”撬動庭院經濟“大發展”,通過引導農戶認領栽植黃皮、檸檬、砂糖橘等經濟果樹,努力實現產購銷一體化,推動庭院經濟成為農民增收的新途徑。 二是以“生態+旅游”推動文旅融合。立足生態資源優勢,引導農戶盤活自家閑置庭院和特色建筑,推動“庭院變民宿、村莊變景區、農民變股東”,在成功打造蔬香園、龍骨樂園、心型稻田等熱門“網紅”打卡點的同時,促使楊家小院、白云墅、鄉戀農莊、田園小筑等特色民宿、農家樂“火爆出圈”,為周邊村民提供就業崗位128個,帶動農戶年增收超300萬元。緊抓央企助力“百千萬工程”契機,發動企業鄉賢與政府合資共建農田水肥一體化改造、綠美小樹園、埔前河岸濱水休閑營地等項目,推動“撂荒地”變“高產田”、“閑置地”為“聚寶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