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府發〔2022〕6號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府直屬各單位:
《源城區未來五年基礎教育發展專項行動方案(2021-2025年)》已經九屆13次區政府常務會議和八屆19次區委常委會議討論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區教育局反映。
源城區人民政府
2022年5月29日
源城區未來五年基礎教育發展專項行動方案(2021-2025年)
為落實國家、省、市教育發展戰略,加快我區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鞏固教育“創均”和“創現”發展成果,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全面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根據《廣東省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粵府〔2021〕55號)要求,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及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政策,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強化教育保障,大力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教育服務均等化,全面推動我區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二、總體目標
通過新建、改(擴)建一批公辦中小學校和幼兒園,到2025年,實現基礎教育學位供給總體平衡和布局結構合理,全面消除中小學大班額現象。通過實施“強師提質”工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升中小學辦學水平,不斷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推動我區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質教育需求與美好生活需要。
三、主要措施
(一)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發展
1.科學規劃,優化學前教育資源配置。增加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合理配置學前教育資源,健全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根據城鎮化規劃和我區常住人口逐年遞增的發展趨勢,協助我區編制幼兒園布局規劃。完善學前教育公共網絡,切實落實埔前鎮、源南鎮建有1所以上規范化公辦中心幼兒園,東埔街道、源西街道、高埔崗街道、上城街道、新江街道至少建設1所公辦幼兒園,常住人口規模4000人以上的陂角村、太陽升村、東埔村、欖壩村、雙下村、白嶺頭村6個行政村開辦規范化普惠性幼兒園。鼓勵有條件的村(居)委會和企事業單位興辦公辦幼兒園。根據近三年在園幼兒逐年遞增2000人規模的發展趨勢,通過控增量、調結構的方式,逐年新建、改擴建、收購一批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鞏固提升“5080”攻堅成果,2021-2025年規劃共新增約9555個公辦園學位和8680個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學位。其中新(改、擴)建6所公辦幼兒園,接收9所小區配套幼兒園辦成公辦園,增加公辦學位7455個;收購一批條件成熟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辦成公辦幼兒園,轉化公辦幼兒園學位2100個以上;引導24所民辦幼兒園辦成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新增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學位8680個。根據幼兒園建設專項規劃,制定分年度實施方案,落實責任分工。
2021年,新建新風幼兒園,新增公辦學位525個;接收雅居樂鉑雅苑和中興·楓林綠洲(體育城幼兒園)2所小區配套幼兒園,共新增公辦學位735個;完成改建江源幼兒園,新增公辦學位525個;年度共新增公辦學位1785個。
2022年,新建東城幼兒園、竹園幼兒園,可新增公辦學位1260個;接收保利林語及銘成華府2所小區配套幼兒園,新增公辦學位630個;年度共新增公辦學位1890個。
2023-2025年,新建二輕幼兒園、中山路幼兒園2所公辦幼兒園,新增公辦學位1155個;接收5個小區配套共6所幼兒園(龍光城2所、雅居樂千葉明珠花園1所、振業深河灣小區1所、萬達東江城幼兒園1所、碧桂園未來城1所),新增公辦學位2625個;利用國資平臺資金收購5所以上產權明晰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辦成公辦幼兒園,新增公辦學位2100個;年度共新增公辦學位5880個。
2021-2025年,將源城區明源翡翠城小區等16所小區配套幼兒園辦成普惠性幼兒園,新增普惠性幼兒園學位6160個。引導8所非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轉辦成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增加普惠性學位2520個。進一步加大普惠性民辦園扶持力度,繼續落實財政補助每生每年500元生均公用經費政策,促進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健康發展。
2.強化監管,提升幼兒園辦園質量。加強幼兒園規范管理,持續做好無證幼兒園清理整治工作,消除無證幼兒園。完善學前教育成本分擔機制,建立教育、財政、發展和改革等相關部門聯動機制,根據辦園成本、經濟發展水平、群眾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確定公辦幼兒園收費標準并建立定期動態調整機制。強化幼兒園辦園行為督導評估,覆蓋所有幼兒園的辦園行為督評。對不規范的幼兒園及時進行整改;無法整改的,依法吊銷辦園許可證。通過多措并舉,精準施策,杜絕民辦幼兒園上市、過度逐利等行為。建立健全學前教育教研指導工作制度,完善學前教育教研網絡,組建學前教育教研隊伍,加強學前教育教研力量。加強幼兒園業務指導,深化學前教育改革,打造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實驗區特色、培育6個以上幼兒園科學保教示范園,推動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減緩幼兒園和小學銜接坡度,提高學前教育科學保教水平。
3.加強管理,規范學前教育教師隊伍。嚴格依標配備教職工,按國家和省有關“生員比”標準配足教師。統籌調劑公辦園教師編制,保證每所公辦園合理的教師編制。健全教師培訓制度,出臺我區幼兒園教師培訓課程指導標準,實行幼兒園園長、教師定期培訓和全員輪訓制度,切實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和科學保教能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通過引進人才方式,招聘50名師范院校優質的幼師生。嚴格執行幼兒園園長、教師專業標準,全面落實幼兒園教師持證上崗,切實把好幼兒園園長、教師入口關。全面提高幼兒園教師持證率。積極鼓勵幼兒園教師提升學歷,到2025年,幼兒園專任教師專科以上學歷比例達93%。
(二)推進公辦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學位建設
根據省、市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統一部署,結合我區“十三五”期間人口增長趨勢和外來人口流入情況,按照必要性、可行性和合理性原則,2021年至2025年,我區計劃新建1所公辦小學,增加學位2160個,投入資金1300萬元;接收小區配套中小學5所,增加學位11160個,投入資金10680萬元;改(擴)建15所中小學(小學10所,初中3所,九年一貫制1所,完中1所),增加學位7255個,投入資金48556萬元。合計投入資金約12.24億元,增加學位20575個(小學14175個,初中5300個,高中1100個),基本滿足適齡學生入學需求。
1.2021年,規劃新建區實驗中學、龍光城小學,改(擴)建黃子洞小學、嘯仙中學,共新增學位5430個(其中初中3000個,小學2430個),共投入資金17226萬元。
2.2022年,規劃新建御龍灣小學,改(擴)建區第一中學,共新增學位2320個(其中小學1620個,初中700個),共投入資金4540萬元。
3.2023年,規劃新建東江城小區配套學校,改(擴)建下城小學、赤嶺小學、新興小學、埔前中學,新建雅居樂中學學生宿舍,共新增學位5810個(其中初中2300個,小學3510個),共投入資金15930萬元。
4.2024年,改(擴)建新塘小學、新江路小學、東埔小學、中田小學,共新增學位2475個,共投入資金10610萬元。
5.2025年,規劃新建永盛路小學、保利生態城配套小學,改(擴)建東埔中心小學、白田小學、寶源學校,共新增學位4540個(其中初中400個,小學4140個),共投入資金23930萬元。
(三)深入實施“強師工程”,提高教師隊伍素質
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到2025年,教師隊伍思想政治素質、師德水平、專業素養明顯提高,高層次人才數量大幅增加,教師資源配置較為合理,管理機制更為有效。校長管理和考核評價機制更為完善,校長隊伍素質得到明顯提升。
1.優化資源配置機制。一是按照“崗位缺編公開招聘,結構缺編合理調配,優秀人才優先引進,優秀教師表彰獎勵”的原則,不斷完善教師隊伍動態管理機制。2021-2025年,共增加帶編教師1200名(其中研究生學歷教師200名),配齊配足各學科教師,從根本上解決教師隊伍缺編問題。二是配足配強思政課教師、心理健康教師,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全面加強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建設。三是繼續實施實行校長、教師輪崗交流機制,實現全區校長教師資源均衡合理配置,促進城鄉教育的均衡、優質、健康發展。
2.健全教師激勵機制。一是提高教師工資待遇。完善教師工資待遇保障聯動機制,嚴格落實“兩個不低于”政策。通過核增績效工資及崗位職級晉升等渠道提高教師工資待遇。二是發揮評優評先激勵作用。評優評先向一線教師傾斜,向農村學校傾斜,把評優評先、職稱評審等與教師工作業績掛鉤,確保把真正的優秀教師選出來。三是提高農村教師待遇。認真落實鄉鎮生活補貼政策,提高農村教師待遇。實施職稱評審傾斜政策,取消農村教師評審職稱需發表論文的剛性要求。
3.建立人才培養機制。一是加大教師、校長的培訓力度,提高學歷達標率,提升教師、校長隊伍素質,同時通過公開招聘、區外選調等方式,引進高層次教育人才。力爭到2025年,高中專任教師研究生學歷教師占比達25%以上,初中、小學專任教師本科以上學歷占比達95%以上,幼兒園教師大專以上學歷教師占比達93%以上。二是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通過制度建設、樹立典型、表彰先進以及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引導教師自覺遵守職業道德規范,努力提高教師師德水平。三是實施“千百十”強師工程。通過五年時間,培養1000名專業水平高、教育教學能力強的骨干教師;培養100名政治素質高、師德品質好、管理和業務能力強的優秀班主任;培養10名政治過硬、師德高尚、教育理念先進、引領推動教育教學減負提質改革成效顯著,能力突出的教育領軍人才;建設60個“三名”工作室。四是完善校長考核任用機制,建立起“能上能下”的用人制度,激發校長干事創業的激情,促進校長專業化發展。
(四)切實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這一主線,堅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嚴格按照《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要求,全面加強理想信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心理健康教育,注重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和協同育人,聚焦德育問題,破解德育難題,創新德育思路,切實提高全區中小學德育工作科學化水平,形成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打造一批“六大育人”品牌項目和示范學校。
1.加強學校思政教育隊伍建設。中小學按比例配齊配強思政課教師隊伍,打造以思政課教師、班主任、輔導員、團干部、黨務干部、心理健康教師、法制副校長等人員為主體的思政教育骨干隊伍。到2025年,力爭小學一至四年級配備兼職思政課教師,小學五、六年級及初中、高中配備專職思政課教師。建設區級思政名師工作室6個,市級思政名師工作室2個。建立健全思政教師評價表彰機制。
2.進一步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認真落實《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完善學校德育工作體系,加強德育工作課程建設,加強學校少先隊、共青團工作,健全學校“三全”育人機制。認真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將愛國主義精神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加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常態化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生態文明教育、國防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法治教育和毒品預防教育。
3.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行動。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到2025年,1000人以上的小學、1200人以上的中學至少配備1名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其他中小學配備1名兼職心理健康教師。關心留守兒童,關注各類問題家庭學生,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三預”工作機制,構建“三位一體”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繼續推進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創建工程,到2025年,力爭全區省級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增加2所以上。
4.切實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建立健全勞動教育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明確各學段的勞動教育目標、內容、途徑及方式,開足開齊勞動教育課程,把勞動教育納入教研部門及學校整體工作計劃,做好實施規劃。將勞動實踐過程和結果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把勞動教育開展情況納入學校教育督導體系。配齊勞動教育必修課教師,保證專任教師的相對穩定性,聘請相關行業專業人士擔任勞動實踐指導教師。開展校內校外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將勞動教育與學生的個人生活、校園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豐富勞動體驗,將校外勞動納入學校的教育工作計劃,結合研學實踐教育,組織學生學工學農和公益勞動與志愿服務。教育學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幫著做,轉變家長對孩子參與勞動的觀念,讓家長成為孩子家務勞動的指導者和協助者,形成勞動教育合力。多渠道建立和拓展勞動教育實踐場所,到2025年,全區中小學利用校外勞動教育實踐資源每校至少建立一個學農學工或服務性勞動實踐基地。爭取創建一批市級、省級勞動教育特色學校和基地。
5.開展校園綜合治理行動。開展以師德師風建設、控輟保學專項治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未成年人欺凌專項治理、關愛未成年人重點群體、食品和環境安全隱患整治為內容的校園安全綜合治理,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幼兒園法治教育和安全教育,提升師生安全意識和應急防范救助能力;加強中小學學籍管理,跟蹤和掌握未正常到校學生的行蹤去向和思想動態,從源頭上有效防范安全事故的發生;加強中小學、幼兒園“三防”(人防、物防、技防)建設,全面提升學校安防設施基礎建設標準;加強中小學、幼兒園食品安全管理,嚴把師生食品衛生安全質量關,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加強專門教育工作,開展未成年人欺凌專項治理行動,有效預防青少年犯罪及學生欺凌事件發生。依法懲治、打擊侵犯未成年人權益犯罪行為。實施“千百”工程,關愛特殊群體青少年,動員社會力量組成“千人護苗團”,組建“百支護苗隊”,聯合各部門開展關愛和幫扶行動。結合安全文明校園和文明校園的評選工作,每年評選出10個“校園綜合治理示范校”。
(五)深入開展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認真貫徹落實《關于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到2025年,全區義務教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有效提升,城鄉義務教育質量差距大大縮小,實現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目標,每個孩子能接受公平而高質量的教育。
1.全面推進教學改革。制定和實施《源城區深化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指導意見》,全面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改變傳統低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構建“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習為主線”高效課堂,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開展課堂教學改革示范校建設,至2025年,建設課堂教學改革示范校高中1所、初中6所、小學12所,并將樣板校的成功經驗在全區推廣,全面更新教師教學理念,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2.全面推進“雙減”政策落地見效。制定和實施《源城區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實施方案》,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面加強高效課堂教學的探索和優質作業設計的研究,并結合實際探索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構建學校高質量作業設計體系,切實提升課堂教學效益和學生作業效益,實現“減負提質”。開展“減負提質”示范校建設,全區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部參與創建工作,每年評選出一批“減負提質”示范學校,至2025年,力爭60%以上的學校達到示范校評選標準。
3.深入開展教育教學評價改革。構建體現素質教育要求、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科學多元的教育質量綜合評價體系,對教育質量實施年度動態監測。建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在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方面全面發展。完善評價考試制度,充分發揮評價考試的導向作用,引導課程改革健康發展。健全促進教師發展和改進教學實踐的評價體系,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過程與結果評價相結合,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多元評價制度,促進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
4.大力加強教研隊伍建設。加強教研員隊伍力量,按國家課程方案配齊所有學科、學段和專門教育專職教研員,聘請一批教學教研能力強的兼職教研員,專兼職教研員配置均能達到省定標準要求。建立健全教研員全員培訓制度,將教研員專業提升列入“強師工程”。根據教育教學改革需要,設立重點研究項目,組織教研員開展課題研究,提高教研能力和教學指導水平。加強制度化管理,建立教研員工作崗位責任制,完善激勵機制,表彰成績突出的優秀教研員。
5.實施“315”優質均衡工程。到2025年,打造3個優質教育集團,通過實施中小學(幼兒園)集團化辦學,完善辦學體制機制,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集團內各成員學校共同發展,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和受益面,不斷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打造15所優質中小學,其中10所優質小學,5所優質初中。優質學校區域覆蓋城市中心區、城鄉融合區、農村地區等,同時積極打造農村寄宿制示范性初中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弟優質學校。
(六)規范管理民辦學校,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
認真貫徹落實《民辦教育促進法》《關于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的意見》,進一步規范引導民辦教育健康發展,建立健全民辦學校監管的長效機制,切實維護民辦教育機構投資者以及學生和家長的合法權益。
1.推進民辦學校達標建設。加強對民辦學校的指導和管理,推動民辦學校落實辦學投入,規范辦學行為,實現基本辦學條件全達標;健全民辦學校黨的工作部門,配備黨務工作人員,加強民辦學校黨建工作,落實民辦學校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加強制度建設,完善以學校章程為核心的規章制度體系,提升民辦學校管理水平。
2.推進民辦學校優質辦學。積極引導民辦學校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依法辦學、規范管理,強質量、優服務、樹口碑,不斷提升辦學水平,打造讓學生稱心、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品牌學校。到2025年,培育3所質量優、特色明,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品牌民辦學校。
3.規范民辦教育有序發展。一是2022年起,不再審批設立新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民辦義務教育學校不得增設分校區、辦學點,現有民辦義務教育學校不得增加辦學規模;二是嚴格按照《廣東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標準》,對全區民辦義務教育學校逐一核實辦學條件、辦學規模,嚴格控制招生數與班額,從嚴核定民辦義務教育學校辦學規模;三是推進義務教育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盤活現有公辦義務教育學位,有序引導民辦學校在校生轉入公辦學校;四是積極創造條件,穩妥推進個別民辦學校轉辦公辦學校,同時爭取停辦個別辦學條件不達標,辦學質量較差的民辦學校;五是通過政府購買學位方式,進一步減小我區民辦義務教育在校生占比。到2022年底,全區民辦義務教育在校生占比在15%以內。
4.規范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秩序。一是民辦義務教育學校不得超計劃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學校,嚴格實行電腦隨機派位錄取。二是民辦義務教育學校不得組織或者變相組織學科知識類入學考試,不得提前招生,不得“掐尖”招生。三是從2022年起,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在源城區域內招生,不得接收不符合在源城區入學的學生。
(七)提升教育現代化建設水平
認真貫徹落實《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全面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到2025年,完成教育城域網改造工程,建成千兆及5G接入學校高速、安全的寬帶網絡。實現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的教育信息數字化、教學手段現代化、教育行政管理電子化,教育信息化支撐源城教育與全省同步實現教育現代化。
1.建設源城數字教育管理云平臺。計劃2022年啟動,2023年完成該云平臺建設。建成后,構建“管、教、研、評”一體的數據匯聚路徑,作為區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基礎和保障,實現教育信息共享與交換、教育運行動態監測與管理、教學質量分析與決策,實現學習空間、教育應用、資源共享一體化服務,提高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能力,提升教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2.提升全區中小學、幼兒園信息化裝備水平。籌措資金,逐年更換2011至2014年前購置的、不能正常使用的電教平臺995套;更換2011、2012年前公辦學校電腦室50間;新增公辦學校實驗室7間;更換公辦中小學幼兒園2011至2014年前購置的教師辦公電腦1861臺。2023年完成全區中考理化生實驗考試系統建設。
3.提高教育信息化應用能力。營造信息技術應用氛圍,按課程要求配齊配強信息技術專業教師,開足信息技術課程,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強化信息技術的日常教學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深入開展信息技術在學校教育教學、校務管理、科研和服務等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加強人工智能普及教育,積極推進“STEAM教育”和創客教育,提升師生信息素養,不斷增強師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明確部門職責分工
明確區直有關部門職責分工,落實辦好教育事業責任。由區教育局負責牽頭,會同市自然資源源城分局編制教育專項規劃,合理布局中小學校;會同區委編辦、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履行教師的招聘錄用、職稱評聘、培養培訓和考核等管理職能。區委編辦負責教職工編制的核定。區發展和改革局負責中小學校教育設施建設項目立項。區財政局負責組織編制中小學校建設中期財政規劃和年度財政預算,落實財政資金投入。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負責核定學校各類崗位設置總量和職稱評聘的宏觀管理服務監督。市自然資源局源城分局負責優先保障學校建設用地,做好土地儲備、供應、核實、確權和發放土地使用證等工作。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負責加強教育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加強工程質量監管,確保配套設施按照標準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交付使用。
(二)健全財政保障機制
完善財政投入機制和各類教育預算撥款制度,統籌各級財政教育經費,將增加中小學學位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保障學校建設規劃按進度實施。區財政確保年度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確保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年度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保障本級財政各項資金的足額及時到位,加強城鄉義務教育補助經費管理,嚴禁擠占、挪用、虛列、套取補助經費。
(三)強化督導評估檢查
建立完善義務教育督導評估機制,根據《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對市縣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辦法的通知》(粵府辦〔2018〕4號)要求,開展履行教育職責情況督查,將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義務教育現代化學校督導評估、消除大班額等納入督導范圍,完善督導檢查結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督促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和區直有關部門切實履行教育職責,多措并舉調動各級各部門辦好教育的積極性。